1. <p id="azxvz"></p>
      <p id="azxvz"></p>
      1.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理論文章

        能源轉型為什么是拉鋸戰?

        發布時間:2024/09/02    信息來源: 能源新媒

        世界氣候治理熱潮方興未艾。因為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70%以上來自化石能源燃燒,所以對于氣候治理來說能源低碳轉型是關鍵。而氣候變化問題既嚴峻又迫切,因此不僅低碳轉型的最終結果很重要,其過程有多長也很重要。

        一、為什么低碳轉型不是攻防演練?

        在氣候治理的熱潮中,出于政治正確等方面的考慮,很少有人公開反對氣候治理和低碳轉型,政府官員是這樣,公司高管亦是如此。結果,人們容易誤以為能源低碳轉型不僅獲得了最廣泛的支持,而且會是一場攻防演練:低碳能源全面進攻,節節勝利;高碳能源節節敗退,直至完全退出各國人民的生活。

        然而,這樣的印象與事實嚴重不符。

        首先,低碳能源對高碳能源摧枯拉朽式的殲滅戰從未發生,世界能源低碳轉型的實際速度達不到碳中和的要求。眾所周知,為了實現1.5攝氏度的溫升目標,世界需要在205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而這要求較快改善世界能源消費結構,把化石能源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降到20%以下。近年來,雖然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確在向低碳方向轉變,但其速度遠遠達不到推進氣候治理的要求。從2015年到2023年,化石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從86%下降到81%,平均每年下降0.57個百分點。今后如果這個速度維持不變,那么要在大約109年之后(即到2134年前后)化石能源消費的占比才會下降到20%以下。相反,如果要按時實現碳中和,那么自2024年至2050年,全世界化石能源消費占比下降的速度需要提高到年均2.28個百分點,而這么快的速度從未出現過。

        其次,近年來高碳能源對低碳能源的“逆替代”不時出現。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是現代能源。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無電人口較多、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較低,近年來它們在加快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大規模地用煤炭等化石能源來替代柴草、秸稈、動物糞便等傳統生物質能源,導致“逆替代”出現。又如,近年來世界各地熱浪等災害性天氣多發。極端高溫出現并持續較長時間后,水電和核電發電量大幅下降,光伏發電也受到嚴重影響。為了彌補清潔電力下降造成的供電缺口,一些國家不得不增加煤電等高碳電力的發電量,于是出現了高碳電力對低碳電力的“逆替代”。

        為什么世界低碳轉型進展較慢?原因較多,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迄今低碳能源難以很好地滿足人們對安全、穩定供能的要求。

        雖然低碳能源技術近年來有了長足進步,但是迄今大多數民眾仍然覺得低碳能源不夠安全和穩定,這制約了其推廣的速度和范圍。比如,風光電的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等問題突出,與風光電配套的儲能項目的成本又過高。這些導致新能源電力迄今還難以挑起電力供應的大梁。又如,純電動汽車的碳排放量總體低于燃油汽車,發展純電動汽車是能源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迄今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仍然較短,寒冬里更是如此。對于純電動汽車,民眾的里程焦慮依然存在。相反,化石能源電力供應穩定,燃油汽車更加可靠。迄今高碳生活更能帶給人安全感,因而仍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二、為什么高碳生活不可???

        因安全性和穩定性更高,煤電、燃油汽車等高碳能源仍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又不能讓高碳能源長期穩坐江山。如前所述,要實現碳中和,高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需要降至20%以下,因此高碳能源的主宰地位必須被打破。

        當今世界,人們從高碳生活中享受到極大便利,并獲得高度的安全感,但是,許多人只看見高碳生活有利的一面,而沒有意識到其不利的方面。

        世間萬事,安全第一。生命安全與民眾利益緊密相關,是影響人們對能源轉型態度的關鍵因素。使用燃油汽車是一種高碳生活方式。目前世界約60%的電力來自化石能源,所以使用空調總體上也是一種高碳生活方式。油車、空調等高碳產品看似為人們構筑起安全堡壘。

        然而,隨著氣候變化的發展,極端天氣逐漸增多。在極端天氣的沖擊下,高碳產品的安全保障作用有限,對窮人、戶外工作者、老年人等群體來說,則更是如此。

        比如,在極端高溫天氣下,沒錢購買和使用空調的窮人的曝險程度更高。而因職業要求,建筑工人、環衛工人、農民等戶外工作者的生命安全也容易受到威脅。

        特別是老年人在極端天氣發生后更容易受到傷害。世界較多國家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數量快速增加。老人的行動能力較差。在暴雨等極端天氣出現并引發洪澇、泥石流等災害并需要人們快速撤離時,老人因為行動遲緩,更容易失去生命。

        而在高溫天氣出現后,如果供電正常,那么老人們和其他人一樣,可以得到空調系統的庇護。但是如果電網出現故障,空調無法使用,那么老人在高溫天氣下死亡的概率更高。這并非空想,世界范圍內已經多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比如,2024年7月初,颶風貝瑞厄(Beryl)襲擊美國南方大城休斯敦,造成上百萬人失去電力供應,并持續幾天甚至十幾天。在這期間,當地有的老年人因高溫引發的疾病而死亡。固然,休斯敦的情況有其特殊性,比如它的電網體系小而舊,抗沖擊能力較弱。但是,它的情況又絕非孤例。和休斯敦相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電網體系更脆弱。而在極端天氣的沖擊下,即便在氣候韌性較強的國家和地區,也可能出現大規模的和持久的停電,以及發生暴雨沖毀道路、橋梁等交通設施的情況,從而使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脅。

        而且,高碳能源消費有可能導致或加劇社會安全危機。高碳能源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應對安全危機,另一方面又在制造安全危機??照{房屋、燃油汽車、暖氣等高碳能源消費系統的運行在為人們提供安全保障以及生活便利的同時,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從而加劇了氣候危機。而氣候危機對不同國家的民眾以及同一國家的不同階層造成的安全威脅不同,從而加劇社會分化。而且,富裕階層對氣候危機的形成負有更大責任,但他們較少受到沖擊;反之亦然。這就造成了氣候不公正。如果不加以糾正,久而久之,氣候不公可能會發展成社會安全危機。

        對當今世界的絕大多數人來說,高碳生活是舒適區。但是,它絕非理想生活。

        三、全面理解、積極推進務實轉型

        目前大多數國家均同意應該推進務實能源轉型。但是對于什么是“務實”呢?人言人殊,其中少數人認為它就是人人繼續過高碳和舒適的生活,鑒于氣候變化的未來和一切未來一樣,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暫時可以少考慮甚至不考慮。

        這是對務實能源轉型的一種曲解。當今中國和世界能源的一個基本現實是:未來已來,高碳生活已經比較危險,它既不夠舒適,更不夠安全?;诖?,從國家到個人,處理能源問題的基本態度應該是,一方面要充分尊重現實,尤其是要尊重高碳能源正保障著國家和個人能源安全的現實。而每個國家都有義務提高公民現階段的生活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每個人也都有責任努力提高自己(以及家人)當前的生活品質以及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從國家到個人,都要在能源領域有更高的追求。氣候變化是大自然對人類高碳活動的報復。高碳社會的各類設計雖然很精巧,但在大自然的復仇面前,它們已不能充分保障人們的安全。因此,從國家到個人,都應該努力掙脫高碳生活的舒適區,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積極追求更加低碳、舒適、經濟和安全的能源生活。

        上一篇: 從時空兩個維度看全國      下一篇: 國家能源局發布《可再

        【打印】   【關閉】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_欧美日韩综合Aⅴ_在线精品国产大象香蕉网_色偷偷人人澡久久

        1. <p id="azxvz"></p>
          <p id="azxv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