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奮勇前進,勝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發生新的歷史性變革。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刻把握在推進自我革命、促進社會革命中的功能、價值、定位,一以貫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以貫之督促推動全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一以貫之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忠實履行黨章和憲法賦予的職責,保持正風肅紀反腐政治定力,圍繞現代化建設大局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圍繞“兩個維護”強化政治監督,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兩個維護”是黨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紀檢監察機關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在堅定踐行“兩個維護”上作表率,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確保全黨自覺而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推動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
各級紀委監委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忠誠履職之本,掌握運用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紀檢監察工作的思路和舉措。十九屆中央紀委常委會已舉行26次集體學習,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邊學習、邊調研、邊工作、邊總結,帶動全系統強化理論武裝,提高理論思維、戰略謀劃、精準落實能力,化為忠誠履職盡責、踐行“兩個維護”的自覺行動。
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紀檢監察機關把自己擺進去,帶頭貫徹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同時,堅守職能職責,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圍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聚焦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打好三大攻堅戰、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重點任務,抓深抓實政治監督,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向前進。
2022年1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堅決糾正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存在的政治偏差。嚴肅查處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青海木里礦區非法采煤問題,調查督辦湖南洞庭湖違規違法建設矮圍、京津冀違建大棚房等背后的責任問題、腐敗問題、作風問題,對落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責任、措施不力問題嚴肅調查追責問責……紀檢監察機關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自覺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確保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堅決防范和糾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履行協助職責和監督責任有機結合,將政治監督融入日常,積極探索建立政治生態監測評估體系,總結形成動態分析判斷、精準政治畫像有效做法,整體把握監督地區、部門、單位的政治生態狀況,為各級黨組織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供有力支撐。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和廉潔關,嚴密防范和嚴肅查處拉票賄選、說情打招呼、破壞選舉等行為,推動從源頭上凈化黨內政治生態。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于魯明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審查調查;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審查調查……僅今年1月至4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已公開通報查處20名中管干部。一條條審查調查消息的背后,彰顯的是黨中央堅決懲治腐敗的政治定力,是持續保持高壓態勢的頑強意志。
腐敗是最容易顛覆政權的問題,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始終保持懲治腐敗壓倒性力量常在,堅決消除腐敗這個最大危險。堅持反腐敗首先從政治上看,深刻認識腐敗問題的政治本質和政治危害,堅決查辦孫力軍、鄧恢林、龔道安、王立科、劉新云、傅政華等人的政治團伙案,嚴肅查處王富玉、周江勇等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斬斷權力與資本勾連的紐帶。持續深化金融、國企、政法、糧食購銷、煤炭資源、開發區建設等重點領域反腐敗工作,深挖徹查“影子公司”“影子股東”等隱形腐敗、新型腐敗,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輸不起的斗爭。2021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干部63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63.1萬件。在高壓震懾和政策感召下,主動投案人數大幅增長,2021年,有3.8萬人向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投案,10.4萬人主動交代問題。
正確把握不敢、不能、不想的內在聯系,堅持一體推進,深化標本兼治,不斷提高治理腐敗綜合效能。抓住“不能”這個關鍵,做實以案為鑒、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查辦案件與堵塞制度漏洞、強化監督監管有機結合,以點帶面促進完善治理。嚴肅查處陳剛案推動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問題整改,查處云光中、邢云等案推動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資源領域專項整治,查處張琦案推動海南規范土地管理等。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注重發現個案背后深層次問題,就完善金融機構監管、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等提出監察建議。2021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提出紀檢監察建議9.9萬份,實現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綜合效應。抓住“不想”這個根本,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黨性覺悟,用廉潔文化滋養身心,夯實拒腐防變的思想根基。深化運用違紀違法干部懺悔錄和典型案例,強化警示警醒,引導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堅決斗爭,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進入了始終保持零容忍的震懾,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的常態化階段,形成了懲惡揚善、糾治并舉的良性循環,成功走出了一條依靠制度優勢、法治優勢反腐敗之路。
持續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
2017年10月27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第三天,中央政治局會議就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彰顯了黨中央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堅定不移推進作風建設的決心和意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一刻不停歇推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化糾治“四風”頑瘴痼疾。
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糾治,一年接著一年堅守,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歪風陋習露頭就打,深挖嚴治不吃本級吃下級、不吃公款吃老板、超標接待拆分報銷、物流快遞送禮、違規收送名貴特產和禮品禮金等問題,推動化風成俗、形成習慣。把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緊盯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深入糾治只喊口號、空泛表態,不抓落實、應景造勢等問題,督促糾正工作過度留痕、檢查考核過多過頻等問題,堅決查處不顧基層實際和群眾需求的亂作為問題以及推諉扯皮、玩忽職守、不思進取的不作為問題,持續推進為基層減負工作。深刻認識“四風”問題的頑固性隱蔽性,及時研判“四風”新表現新問題,堅決防反彈回潮、防隱形變異、防疲勞厭戰。黨的十九大以來,截至今年3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2.25萬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75.55萬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9.17萬人。
以人心所向為工作導向,深化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展過渡期專項監督,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確保鄉村振興起步穩、工作實。2018年至2020年扶貧領域專項治理期間,全國共查處相關問題28萬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8.8萬人。深化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嚴肅查處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生態環保、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保障黨中央各項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落實落地。2021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12.5萬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17.9萬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5萬人。推進懲治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常態化,嚴肅查處黑惡大案要案背后的腐敗、責任和作風問題,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作風建設常態長效機制,把握作風建設階段性特點和地區性、行業性差異,抓住普遍性問題和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把糾正“四風”要求納入黨紀條規,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黨內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糾“四風”樹新風并舉,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傳承艱苦奮斗、不懈奮斗的光榮傳統,涵養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提高紀律建設的政治性、時代性、針對性
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黨的十九大把紀律建設納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把六大紀律載入黨章,表明了用嚴明紀律管黨治黨的堅定決心。黨中央堅持以黨章為根本遵循,修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進一步劃出紀律紅線,扎緊黨規黨紀的籠子。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內紀律部隊,堅持依規依紀依法開展工作,不斷拓展監督執紀執法成效。
把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放在首位,帶動各項紀律全面從嚴、一嚴到底。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監督執紀問責堅持從政治上審視,首先查明違反政治紀律問題。緊盯“七個有之”等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突出問題,堅決清除陽奉陰違的兩面人、兩面派,用鐵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堅持紀嚴于法、執紀執法貫通。強化紀律執行,提升紀律剛性,對違紀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持續鞏固發展執紀必嚴、違紀必究常態化成果。統籌用好黨紀國法“兩把尺子”,做到紀法雙施雙守,有效銜接司法,推動實現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引導黨員干部增強紀法意識,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2021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62.7萬人。
深化運用“四種形態”,從監督執紀拓展到監察執法,綜合考慮事實證據、思想態度和紀法標準,做到紀法情理融合,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盡最大可能教育挽救干部,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2021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212.5萬人次,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種形態分別占比70%、23.2%、3.3%、3.5%。運用第一種形態人次數量持續增長,所占比例從2017年的59.7%增長到2021年的70%,“紅臉出汗”成為常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落到實處。
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精準規范用好問責利器,以強有力問責推動責任擔當。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聚焦黨中央關心、人民群眾關切的重點領域,加大對重大事故事件問責力度,對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云南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區銘真高爾夫球場整改不力以及沿湖違規違法建設等問題嚴肅追責問責。2021年,全國共問責黨組織4474個,問責黨員領導干部、監察對象5.5萬人。
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動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黨的十九大作出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戰略部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圍繞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動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由前期的夯基壘臺、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進、積厚成勢,逐步進入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階段,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
實現監督全面覆蓋。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全面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組建國家、省、市、縣四級監察委員會,與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在實現黨內監督全覆蓋的基礎上,實現對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全面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持續深化政治巡視,構建巡視巡察上下聯動格局,加強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十九屆中央第九輪巡視完成后,將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監督全覆蓋。改革派駐監督體制機制,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統一設立46家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129家單位,分類施策推進中管企業、中管金融企業、中管高校等領域派駐機構改革,深化省市縣派駐機構改革,充分發揮“探頭”作用。
形成常態長效監督合力。建立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交、措施使用、成果共享等工作機制,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實現“四項監督”同向發力、同增質效。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強化紀委監委監督的協助引導推動功能,積極加強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貫通協調,在更大范圍內整合運用監督資源和力量,形成有機貫通、相互協調的黨和國家監督“大格局”。
不斷提升監督治理效能。把發現問題、推動整改、促進改革、完善制度貫通起來,使監督體系契合黨的領導體制、融入國家治理體系,持續釋放治理效能。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緊盯“關鍵少數”,強化對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依規依法履職用權、擔當作為、廉潔自律等情況的監督,促進以身作則、擔好責任。
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新時代新征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高質量做好正風肅紀反腐各項工作,書寫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上一篇: 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常 下一篇: 把握廉潔文化建設的時